“……我军抵抗暴日,苦战月余,以敌军械之犀利,运输之敏捷,赖我民众援助,士兵忠勇,肉搏奋战,伤亡枕藉,犹能屡挫敌锋。日寇猝增两师,而我已后援不继……”
婷婷拿报纸的手一直在抖,愤怒和感动两种感情交织在一起,她的声音听来有些哽咽。
“……不得已于三月一日夜将全军撤退至第二道防线,从事抵御。本军决本弹尽卒尽之旨,不与暴日共戴一天……”
她念不下去了,浑身颤抖着站了起来,眼泪大滴大滴往下掉,转头去看亦笙,“薄阿姨,上海是不是就要变成第二个东北了?”
亦笙心中一叹,自婷婷手中,拿过那张已被她无意识的死死捏做一团的报纸,轻却坚定的开口:“不会,婷婷,你要知道,这并不是溃败,而是我们的军队为了保存战斗力量,主动的有计划的撤退,是向新防御线的转移,战士们都还在,你薄叔叔也在,你要相信他们,你要相信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没柴烧。”
亦笙下楼的时候,恰遇到陆风扬,他见她要出去,开口道:“我不是同你说过,已经有日本特务在盯着你了,没事的话,尽量少出去。”
“可我有事呀,”亦笙笑了笑,又轻道,“你放心,我会小心的。”
她随着孙、廖两位夫人一同来到退守将士驻扎的地方,慰问每一位士兵,她看着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疲惫面孔,以及他们眼中的沉重和自责,强自微笑着,温柔而坚定的开了口,对他们说——
“战士们,是你们打响了中国正规军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,写就了自甲午战争以来,抗暴却敌之第一页光荣历史。我感谢你们,上海感谢你们,国家感谢你们,人民感谢你们!”
在场所有人的脸上都现出动容的神色,而蒋总指挥上前一步,对她肃色行了个标准的军礼,她对他微微一笑,而他却略垂了垂视线,心一横,终是开口道:“薄夫人,请随我来。”
她的心没来由的一沉,也不说话,跟着他走到一处安静之地。
那蒋总指挥自怀中掏出一个信封,双手递了过来,“夫人,这是薄将军的遗书。”
她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,死死的盯着那信封,却并不肯伸手去接,那蒋总指挥见她这样,以为她误会了,连忙开口道:“夫人,您不要误会,开战前夕无论士兵将军都会写下遗书,这是惯例,薄将军并没有殉国,只是在我与他分别之际,托我将此信转交给您。”
亦笙凄然一笑,眼底却是粉身碎骨般剧烈的惨痛,“我知道,可他既然让你把这封信转交给我,必是知道自己或许是不能回来了的。”
“夫人……”蒋总指挥心头沉重,却又不知该怎样宽慰眼前这位年轻而身份显赫的女子。
亦笙闭了闭眼,再睁开,却是一字一句的开口去问:“他现在在哪里?”
“浏河。”
“撤退的命令是谁下的?”
“正是薄将军本人。”
“既然如此,他为什么不随你们一道,反而要去浏河?”亦笙焦虑又不解,她知道自己的丈夫不是意气用事的人,却为何偏偏做出这样的举动?
“薄将军当日将诸事交代妥当后,便告诉我他要去浏河的决定,我当时也曾苦劝,却没有用,”那蒋总指挥停了停,缓缓开口,“我才知道,薄将军的弟弟正在独立团中,而薄将军为了顾全大局,不惜以独立团为饵牵制敌军主力……”
蒋总指挥的话没有说下去,亦笙缓缓的点了下头。
能为国家做的,他都已经做尽,剩下的,便是他为人子、为人兄的责任。
“夫人……”蒋总指挥有些为难的,将手中的信封又往她的方向递过一些。
亦笙却依然没有接,甚至下意识的退后了一步,她的视线,慢慢的从那封信上移到蒋总指挥脸上,眼中逐渐带上决然的光,“把它烧了,我用不着看。他所有的话,都应当亲自对着我说,即便在这个世上说不了,黄泉路上,我也会去追着他去问个清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