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

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

扫一扫下载手机App

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
加入书架 目录

风云局 第四十一章 四大门阀

东晋时的门阀政治得到充分发展,进入鼎盛阶段,原因是东晋王朝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存在。

东晋政权是司马氏皇权和以王、庾、桓、谢诸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,及处于非主流地位的江南吴姓士族的联合专政,这种政治格局一直延续到东晋末年,长达一个世纪之久。

那时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,甚至超越皇权,皇帝都要依赖士族的支持,门阀政治达到鼎盛。

这一时期,士族在政治上高官厚禄,垄断政权,经济上封锢山泽,占有大片土地和劳动力,文化上崇尚清谈。

为维护这种制度,东晋时,士族非常重视编撰家谱,讲究士族世系源流,作为自己享有特权的凭证,于是谱学勃兴,谱学专著成为吏部选官、维持士族特权地位的工具。

与高门望族相比,门第较低,家世不显的家族则被称为“寒门”、“庶族”。

他们即使也有一定的土地、财产,其成员也有入仕的机会,但总的说来,他们在政治生活中极受压抑,其社会地位也无法与门阀士族相比。

当时用以铨选官吏的“九品中正制”正是这种门阀制度的集中表现。

所谓“九品中正制”就是根据门阀家世、才行品德,由各地“中正官”采纳乡里舆论,将人才分为九个等级进行推选,以任用官吏。

但是,以家族为基础而盘踞于地方的门阀士族,很快就垄断了荐举权,其结果便是只论门阀家世,不论才干品行。

出身于名门望族的“衣冠子弟”,即便无才无德,总被列为上品优先入仕,得授清贵之职。而出身孤寒的庶族子弟,即便才德超群,也被列为下品,即使入仕,也只可能就任士族所不屑的卑微之职,以致形成了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的局面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琅琊王氏,是王姓的郡望之一。其始祖为周桓王之子王子成父,本为姬姓,后因驱逐赤狄有功,被赐姓王姓。

王姓在战国时出了一员大将,就是继白起之后的秦国名将王翦,秦始皇扫六合定中原,王翦祖宗三代立有赫赫战功。

后来王翦的曾孙王元一支,迁到山东琅琊一地。到西汉时,琅琊王氏出了个很有名的人物王吉,官至博士谏大夫,其后世代为官,“有累世之美”(《汉书》),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。

琅琊王氏的后世子孙,无不以“汉谏议大夫吉之后”为荣耀。

但说到琅琊王氏最辉煌的时期,则是在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东晋朝时。

马是东晋开国皇帝、晋元帝司马睿,王便是琅琊王氏一族最显赫的人物王导。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,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。

晋末丧乱,在王导的策划下,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。可以说,司马睿的发迹,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。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,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,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也传为佳话。

王导官居宰辅,共辅佐了元帝、明帝、成帝三任帝王,成为东晋初期,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。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。

东晋时,王氏家族在军事上又多掌握兵权,政治地位不可动摇,对整个东晋王朝影响至深。

其堂兄王敦都督江、扬六州军事,拥兵重镇,后来一度叛乱,威胁晋室,也是王氏一族势力强大的一个侧面反映。

在文化界,王氏一族也颇负盛名,有著名的书法大家王羲之和王献之。

刘禹锡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,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便是指的琅琊王氏,以及陈留谢氏。

王氏显贵,从“卧冰求鲤”的王祥、王览兄弟开始,到王戎、王衍,家族子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。尤其是经历了永嘉之乱,五胡(匈奴、羯、鲜卑、氐、羌)乱华,王敦、王导兄弟在南京重建晋室有功,使王家更是名重江东,有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、“不以王为皇后,必以王为宰相”之说,有“旧时王谢堂前燕”的故事。

随后,又出了王羲之、王献之、王徽之这样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物,使得王家不仅在政治上无人能敌,而且在文艺上更是奇葩一朵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颍川庾氏,兴起于魏晋之间,司马睿出镇建康后,庾亮过江为其镇东将军府西曹掾,其妹嫁给司马睿之子司马绍。

司马睿在位时,庾亮历任中书郎、黄门侍郎、散骑常侍等职。

司马绍即位后,升任中书监,王敦败后,转任护军将军,掌管禁军。

庾亮本人因儒雅而善谈玄而为当时人推重。

晋明帝的世子妃庾文君因晋成帝司马衍只有四岁临朝听政,庾亮改任中书令,与录尚书事王导共同执政。庾氏家族开始以外戚身份崛起。其时庾氏家族风光无限,炙手可热。

340年庾亮死后,他的四个弟弟,除一个比较平庸外,其他三人都位居高位,权势熏天。

庾冰任扬州刺史、中书监、都督扬州等三州诸军事;庾怿为豫州刺史、监宣城等四郡军事;庾翼接替了庾亮的位置,任荆州刺史,都督江州、荆州等六州诸军事,镇守武昌。

这三人便是自庾亮死后,庾氏家族的灵魂人物。

然而随着庾氏的几个领军人物死的过快,之后庾家开始没落,此后更是一蹶不振。

庾氏家族就这样很快地退出了历史舞台,令人感慨万千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龙亢桓氏,在东晋时期,龙亢桓氏与另一士族陈郡谢氏一直处于分庭抗礼的状态。

桓氏一族发迹于桓温的父亲桓彝,桓彝是谯郡龙亢人,最初在齐王司马冏麾下任骑都尉,晋元帝时受封安东将军,之后“累迁中书郎、尚书吏部郎,名显朝廷”(《晋书》)。

桓温是晋明帝的女婿,受到中书监何充的赏识,被封为荆州刺史、安西将军。虽有皇亲的光环照耀,但桓温能有后来的地位,客观上说,是靠真本事打下来的。

其时,北方的后赵政权与西南的成汉结盟,对东晋形成半包围之势,两害相权取其轻,灭掉成汉便成为东晋的首要目标,而完成这一任务的正是桓温。

桓温也因此在朝中名声大振,后来升至大司马,长期执掌朝政大权。

桓温的三次北伐,虽然最后都以失败告终,却在客观上打出了东晋的威风。

第一次,主要对手是氐族的前秦政权,一直打到霸上(长安以东),北伐军很受欢迎,但是由于后来粮草不济,只得退兵。

第二次,打败姚氏的羌军,收复了洛阳。但随后便被刚刚兴起的前燕慕容氏击退。

第三次,是与前燕慕容氏对峙,开始时势不可挡,占尽先机,最终在枋头一役,遭到前燕大将慕容垂的骑兵伏击,铩羽而归。

桓温有篡晋室自立的野心。攻灭成汉、三次北伐,都是在树立自己的威信,捞取政治上的资本,为最终的篡立做着前期准备。

桓温曾私言:“既不能流芳后世,亦不足复遗臭万载耶。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陈留谢氏。又称陈郡谢氏,出自陈郡阳夏。在魏晋时期,能与琅琊王氏比肩的,唯有陈郡谢氏。

“山*上桂花初,王谢风流满晋书”,两句流传千古的诗,让王谢二族当年的风光尽收眼底。

谢氏的起步较晚,但是发展却很快。

而谢氏的发迹也是从谢安这一辈开始的,谢安的堂兄谢尚,弟弟谢万出仕后,家族才开始兴旺,到谢安时,谢氏开始冒出尖尖角,这与一个传奇的女孩有关。

——这个女孩便是安西将军谢奕之女。

——谢灵。

ps:在展开后续东晋剧情之前,长空觉得有必要介绍下东晋的士族制度及四大门阀,以上部分资料查自百度百科。

章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