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都,建康。
雪,如烟,如絮,飘飘摇摇,纷纷扬扬,从天空中飘下来,迎风飞舞。
整个建康城银装素裹,分外妖娆。
谢府,后院小亭。
瑞雪纷飞,众芳摇落,寒梅傲霜斗雪。
一个少女依栏独坐,身裹一领白色轻裘,眼睛呆呆的望着飘落的雪花和院中的寒梅,不言不动。
只见她年约二八,肩若削成,腰如约素,姿容清秀绝俗,被长长睫毛覆盖着的本应灵动的双眼,此刻却显得有些呆滞,眼神中还深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淡淡的忧伤。
这时一个丫鬟行至少女身后,微微蹲身一礼,说道:“小姐,三老爷和大小姐、二少爷来了。”
少女呆呆的回身看了一眼,便又扭过身,恢复了原来的姿势。
丫鬟奇怪的看着眼前的这位小姐,少女呆呆的,她已经习惯了,并不奇怪,因为自己七年前被卖进谢府当这位九小姐的贴身丫鬟起,小姐就是这样傻傻的、呆呆的。谢府其他的小姐少爷个个天资聪颖,唯独这位九小姐生来便有些智力跟不上,若用不客气的话来讲,就是弱智。
按说九小姐这个年纪也该谈婚论嫁,以谢氏的门庭,本应媒人纷至才对,可惜整个京都都知道九小姐弱智,门当户对的,人家看不上九小姐,而门庭低下的,谢家又看不上。故而谢奕一直比较烦恼。
而一月前,这位九小姐不慎落入后院水池中,昏迷数日,醒来后,就天天坐在小亭中不言不动,似乎更傻了。这更让谢奕唉声叹气。
真正让丫鬟奇怪的是,九小姐和大小姐的关系非常的好,以前九小姐一听到大小姐来了,她都异常的兴奋,而后兴冲冲的跑去找大小姐,
可现在却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样子。
丫鬟所说的三老爷、大小姐、二少爷,便是谢安、谢道韫、谢玄。
尤其是谢道韫,更是以咏絮之才名满京都。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谢道韫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情,倍受其叔父谢安的欣赏。
有一次,谢安见谢道韫正在读《毛诗》,便问:“你读过的文章能不能流利地背出来?”
当时谢道韫才刚满八岁,只见小道愠不慌不忙,用稚嫩的声音答道:“当然能啦!凡是我读过的都能背的出来。叔父要是不信,韫儿可以背给叔父听。”
谢安笑道:“好,那韫儿就背给叔父听听。”
小道愠点点头,一口气背了十几首诗。
谢安很是赞赏,又问谢道韫:“《毛诗》中哪首诗写得最好?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?”
小道韫嘟着嘴,思考了片刻,回答道:“周朝贤臣文能安邦、武能治国的尹吉甫写的《民》一诗最好,我最喜欢那句‘去甫作颂,穆如清风。仲山甫永怀,以慰其心’。”
谢安听了,连声称赞道:“好……好,想不到你对《诗经》读的如此之熟,竟有这么高的悟性,领会的如此之深,看来你的确是用功了。”
他与自己的这位侄女也有着同样的感觉。谢安当即称赞谢道韫颇有“雅人的深致”。
而真正让谢道韫名满京都的,是另一次与谢安的应答。
那年谢道韫十二岁,天也像今天一样,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,山峦、田野皆被大雪覆盖,天地间白茫茫一片,谢安带着一众家族子弟外出赏雪。
孩子们在雪地里追逐嬉戏,甚是欢快。
谢安却在草亭里举杯独酌,望着这一众玩的不亦乐乎的家族子弟,从他们身上,他看到了谢氏的将来,他的脸上充满了笑意。
好一会儿,孩子们玩累了,便从雪地里跑进草亭,借着炉火取暖,彼此逗来逗去,嬉笑不已。
谢安看他们玩的这么开心,便打算趁机考一考他们学习诗文的情况。
谢安笑着说道:“今日这么高兴,我们做个游戏如何?”
小家伙们一听做游戏,尽皆无比兴奋,个个端坐等待。
谢安大哥谢尚之子谢朗问道:“叔父,做何游戏?”
谢安没有急于回答,而是笑问道:“你们觉得今天的雪美吗?”
众皆点头。
谢安说道:“人有时候不光是用眼睛去看美景,还应该用心去看,把心里的情感尽情地抒发出来。”
谢朗调皮的说:“叔父可有用心?叔父先抒发一下让侄儿们见识见识。”
谢安笑着摸摸谢朗的头,道:“好!待我饮下杯中酒,便让你们见识下?今天我们要做的游戏就是我出一句诗,谁接不上来,就回我们谢家大院扫雪去。”
大家等了一会儿。只见谢安起身,轻捻长须,手指漫天飞扬的大雪,口中吟出了一句:“白雪纷纷何所似?”就不再往下说了。
调皮的谢朗抢着吟了一句诗:“空中撒盐差可拟。”诗的意思是说:“大雪就跟从天上往下撒着盐粒差不多。”
说完谢朗很得意地看着谢安,想得到他的表扬。
谢安轻轻地摇了摇头,说:“不好,不好。以雪比盐,粗俗且没有意境。”
几句话说得谢朗脸上红红的。他觉得叔叔说的很对,可是自己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。
其他的几位家族子弟也一一作答,然谢安并不满意。
最后轮到谢道韫,只见她把眼睛投向天空,望着飞扬的雪花飘落,轻轻地吟咏了一句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
意思是说:“我看这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,就像春天的柳絮,随风而起,四处飞舞。”
听了谢道韫的回答,谢安一面鼓掌,一面口中对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赞赏不已。望着活泼且灵动的小道愠,他笑着说:“小道韫的比喻恰当而且形象。你们应该多学习学习。”
谢朗也说:“妹妹比我强多了。”
小道韫也朝谢朗调皮的吐了下舌头。
谢安说道:“你知道它强在什么地方吗?第一,春天里柳絮到处飞舞,白茫茫一片,跟雪花的颜色很相象。第二,柳絮本身就很轻,飞舞的时候忽上忽下,即左即右,姿态与雪花差不多,没有别的比它更合适了。”
谢朗这才恍然大悟。
谢道韫加入了自己的遐想,将飞雪比喻成柳絮,就是这样一段吟诗偶得的佳话,成就了她“咏絮才女”的美名。
十二岁的谢道韫咏雪的奇巧,在京都则被广为传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