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
毒
补昨天欠的,今天的稍后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论家的告密者被杀,死后被毁尸灭迹,一把火少了个干净,不用猜凶手一定出自论家,做的漂亮,安庆恩有点措手不及。
惠陵那边传回消息,自中郎将之下一千军兵,死伤无数,败逃回长安的不足百人,中途肯定有开小差溜了的货色,却也足见行动之人准备充分。有能力将一千名训练充分,经受过野战洗礼的左武卫士兵一网打尽的势力,一巴掌就能数出来。佛门天台宗、华严宗、禅宗北门,再加上道家两派茅山宗和楼山观,别的门派在关中没那个实力。安庆恩已经派出精干力量打探消息,如果能找到证据,不拘时哪方势力所为,安庆恩都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连根拔起;如果没有任何线索,那才是他最不愿看到的也最可怕的事情。
杨朝圣忽然急匆匆走进来,顾不得施礼,道:“边令诚被杀,首级被人取了去!”
杨朝圣的鬓角处出现了汗滴,有些乱了方寸呢!
这可不是好兆头,作为手下第一智囊,依仗之处甚多,如果他都如此,还能稳定关中局势,进而抢夺大位吗?从小由鬼巫门主悉心培养,又在江湖历练多年,三十岁出头的安庆恩早就练就了泰山崩而不变色的功夫,尤其是在关键时刻,更是要镇定,即使做个样子,也能收到奇效。
“先生请坐,上茶!”
杨朝圣一怔,随即赧然一笑,赞道:“真乃我主也!”
“小王亦须臾离不得先生!”
两人对视一笑,似乎天下再难的事情都不在话下了。
杨朝圣坐姿如同一棵笔直参天的大树,屁股只占据了胡床的三分之一,随时可以起身,目光直视主君,态度不卑不亢,虽为君臣,臣子也要有臣子的气度威仪,臣敬主尊方为正理。
“据可靠消息,月初郭子仪、李光弼自太原果断撤军,赶赴灵武。灵武军队不少于五万,都是朔方军精锐。唐王封郭子仪为武部尚书、灵武长史,封李光弼为户部尚书、北都留守,两人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”
安庆恩霍然起身,紧握双拳,又缓缓坐下,道:“老狐狸,他却会挑时机。”
郭子仪年届六十,自然称得上一个老“字”,后面再加上狐狸两字,意义顿时丰富起来。
杨朝圣道:“阿史那从礼必然无功,臣料定,此人肯定不会回来了。另外,据说唐文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房绾也到了灵武,极受唐王恩宠,还在郭子仪之上。”
安庆恩眉头一蹙,不解地问道:“难道,要让空言无忌的书生领军?”
“极有可能。”杨朝圣思忖片刻,接着说道:“唐王能信用的将领,少之又少。书生领军,或者才能放心。”
杨朝圣话里的意思,安庆恩岂能不知?他的老子安禄山原来所受恩宠冠绝诸将,第一个封王,可是结果呢?把皇帝打跑,自己坐了江山。太子李亨刚刚登基,文武两方面都急于建立自己的嫡系势力,天下最难搞懂的就是人心,在短时间内不能区分忠奸的情况下,当然要就把权力交到稍微放心一点的人手中,房绾与郭子仪相比,应该能更让人放心吧!如果房绾领军南来……
“关中尚有精锐三万,若是郭子仪领军,胜负尚未可知,换了房绾,我军必胜。此一战之后,唐王再想纠结兵力来取长安,恐怕至少要一年的时间……”
杨朝圣赞许地点头,道:“殿下识人之明,思虑深远,臣望尘莫及。战而胜之,我们就可以从容准备大事,可是,殿下要想方设法,先稳住关中局势,莫要生变才好!”
“先生何以教孤?”
“其一,杀鸡儆猴;其二,安抚臣属;其三,再结奥援。臣愚钝,只想到这三条,请殿下深思熟虑。”言罢,杨朝圣起身辞了出去。
汉人臣子就是这样不好,话说七分,剩下的要主上去猜,甚不爽利。城内的几大势力,短时间内还动不得,倒是可以先拿中小势力开刀,杀人是立威最好的手段,在血淋淋的屠刀面前,一切阴谋诡计都会变得苍白无力。蔡希德将军有那一层关系在,忠诚没有问题,需要安抚的应该是安守忠。此人贪财好色嗜饮,安庆恩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金银珠宝,当此关键时刻,自然也不会吝啬,明日就派人送去。第三条,再结奥援,又应在何人身上?将朝中势力思忖一遍,还是没有头绪,心中不免烦闷,安庆恩起身来到后宅。
“父王!”长子赤骥扑进安庆恩怀里,眼睛里神采飞扬,小脸红扑扑地招人疼爱。安庆恩五岁时就被送进鬼巫门接受教导,相同的命运又落到儿子身上,明年春天,赤骥就要离开他北上了。想起儿时的情景,心中一叹,换上笑脸,问道:“今天乖不乖?读书没有?”
赤骥骄傲地说道:“儿子可以背春秋了呢!先生乐了,放了儿子出来玩。”
“赤骥想玩什么?”
“骑大马。”
“好咧!”
天下最好的千里马不是周穆王八骏之一的赤骥,而是大燕国秦王殿下,安庆恩心甘情愿地将儿子驼在后背之上,就在院子里跑起来。赤骥兴奋得“嗷嗷”直叫,不时用小手敲打着父亲的后背,还要“驾驾”地喊两嗓子,如果手里真有马鞭,会不会更高兴一点?
“吁!”
“怎么不跑了?”
“大白马累了,先歇一会。先生说不能涸泽而渔,杀鸡取卵,不是一个道理吗?”
赤骥聪慧,一如儿时的自己,安庆恩背着儿子坐在石凳上,王妃蔡观音笑着走过来,把儿子弄下来,吩咐侍女带着去玩,道:“莫要把他宠坏了!”
安庆恩脸色一黯,观音道:“骥儿北上的事情,能不能缓一缓?孩子太小,我怕他……”
“不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