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

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

扫一扫下载手机App

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
加入书架 目录

大宋搢绅张齐贤 第八十二章 布衣学子(一)

话说住在汴京城皇宫大内的皇帝赵光义又做了一件传颂千古的善事——新修了宋朝国家图书馆,美其名曰为崇文院。此消息从二月份传出京城,不到一个月,大宋朝各路、各州、各县的官吏们便全都知晓了。作为臣子的,自然是要喜皇帝之所喜,恶皇帝之所恶,那么,崇文院中空空如也的书架,正是为各色官吏所准备的。

远在衡州的郑咸熙不甘落后,先到张齐贤的书房中搜刮一遍,又抢在张齐贤的前头,打出招牌——收书,且不惜重金。张齐贤的眉头皱了几下,终究寻不着郑咸熙的麻烦。这年头,摸人几两银子,偷上别人的卧榻,可以算是犯罪,唯独蹭人几本书,却是一桩雅事。再者,郑咸熙是一州的正职,张齐贤只是副职,故而张齐贤也只得由着他的做派了。

皇帝的马屁,张齐贤也懒得去拍。入仕为官,为的是满足治国平天下的抱负,不是为了皇帝高兴与否。不过,郑咸熙如此大张旗鼓地收书,却引的衡州城中的书坊、书肆也跟着纷纷涨价。

张齐贤的眉头又皱了几下,书价大涨,苦的只能是衡州城中的那些寒门学子。为此,张齐贤特意让手下衙将和役卒到城中打听了一番。

这一番打听后,有一个叫做张遁的布衣学子进入了张齐贤的视线中。听苏廷平的描述,这个张遁在坊间以讲学为生,有颜回之德行,有杜甫之诗情,最为重要的,他颇有张齐贤当年为洛阳布衣时的坚韧和风采。

“有趣,有趣,本官倒是想见识这位布衣才子了。”说罢,张齐贤叫了王常、苏廷平一起,换了身衣衫,就去寻找张遁了。

坊间不如州衙那般气派,只不过是市井小民们经常出没、生活的地方,嘈杂了一些,不过人气却胜过州衙,随性更胜过州衙。

只见在一个小巷子中,一株合抱粗的大树下,大约二三十人围坐在一起,当中坐着一个中年男子。那男子穿着有些破旧却很整洁的粗布衣衫,正在口若悬河,侃侃而谈。

“那男子就是张遁。”苏廷平指了指那个中年男子。

“先别打扰他,且听他如何讲学。”说着,张齐贤便不再吭声,远远地站着,仔细听张遁如何继续往下说。

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……天下之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……”原来这个张遁说的是道家的学说。

张齐贤扭头问王常:“他说的是哪部道家典籍里的?”王常挠了挠脑袋,摇头说一时想不起来。以王常的学识尚且回答不上来,张齐贤顿时对这个张遁生了一丝敬意。

大约一盏茶后,又听张遁换了一个话题。

“察天道以化民气。凡有血气者,皆有喜有怒,有慎有莊……知己而后知人,知人而后知礼,知礼而后知行……凡物由望生。”细听之下,还有些儒家的思想。

张齐贤也一时没听出这几句的出处,只不过,这儒家的思想和之前的道家思想之间,似乎存在着很大的观点对立。张齐贤更加期待张遁如何自圆其说了。

岂料张遁喝了口水,突然卖了一个关子,“若要知晓谁对谁错,且等明日讲解。”

“张遁,你明天可一定要解释清楚了哈!”围坐的一群人,带着一丝失望,更怀着更大的好奇心,不情愿地散开了。

“看来,今日是得不到答案了。”张齐贤微微一笑,刚才听的入神,竟然将故意卖关子的伎俩给忘了。想当年张齐贤在洛阳当布衣时,也曾有过类似的讲学经历,每次讲到末尾处,必然要留下伏笔,勾住人的好奇心,然后第二天才会有人过来继续听讲。

待周围的人都散去了,张齐贤这才走上前去,行了一礼,问道:“敢问这位兄台,你刚才所讲的内容,我都未曾听过,不知出自何处典故?”

“通判大人,您真是折煞在下了!”张遁一眼就认出了张齐贤,一个激灵,起身就拜道:“刚才所说,只不过是从民间搜集的一些古竹简上整理出来的,都是些旁门左道的东西,登不了大雅之堂,让您笑话了,笑话了。”

张齐贤见张遁认得自己,且出口成章,甚是谦卑,称赞道:“本官听苏廷平说你很有才学,今日一见,不然名不虚传。你若不嫌弃,今日就由我做东,我们边喝边聊,如何?”

张遁再拜道:“通判大人请客,在下岂有不去的道理,只是在下乃是粗俗之人,还请大人不要在意。”张遁对答自如,不卑不亢,且老成持重,甚合张齐贤的心意。

张齐贤笑道:“我曾经也与你一样,在洛阳做了三十多年的布衣,虽然做了官,可本性没改。”

章节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