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支持微信或下载APP继续阅读

微信扫一扫继续阅读

扫一扫下载手机App

书城首页 我的书架 书籍详情 移动阅读 下载APP
加入书架 目录

大宋搢绅张齐贤 第四章 赴太原

“张叔,我听说凡是官员,都可以到都亭驿这些大馆驿中去住宿,不用自己花钱的。”安继昌向四周打量了一番,见这家邸店装修、布置一般,问道:“你怎么住到这种邸店里了?”

“难道不好吗?”张齐贤笑道:“那些官营的驿馆的确是个好地方,只不过每顿只有半斤的羊肉,实在是填不饱肚子。这家邸店就没有那么多规矩,此地又正好在蔡河岸边,四方商人络绎不绝,可是汴京城中最繁华的地方了。”

“这倒是,比其他地方要热闹不少。”

“你就随我在此安心住段时日吧。”

“只是……张叔你虽新拜了官,却没有得到具体的实职,如今朝廷都在忙着征讨北汉。”安继昌忧心道:“也不知道要住多久。”

张齐贤勉强笑道:“住不了多少时日的。少则三四日,多则七八日,太原那边必然有消息过来。”

安继昌见张齐贤满有信心的样子,心里也跟着踏实了。

如此住了两三日后,安继昌又帮张齐贤结识了一位寒门学子。这人姓燕名肃,字穆之,祖籍青州,后来随父母徙家至曹州的。张齐贤的出生地就是曹州,对曹州地区的乡亲有一种天然的亲切。再加上燕肃出身贫寒,学业勤奋,颇有张齐贤年青时的风范。因此,张齐贤与这位晚辈一见如故,甚是爱惜,毫无悬念地挽留在身边了。

燕肃今年刚好十八岁,正是读书的黄金年龄,选择跟在张齐贤这样的官员身边,一方面可以接触官场,积累经验,另一方面则是可以借阅张齐贤的藏书,丰富学识。所以,燕肃也是求之不得的。

除了安继昌、燕肃二人,张齐贤先前还带了两名护卫和两名书吏回京城。田承恕是西南地区的溪峒蛮人,此人身板结实,臂力惊人,一身的好武艺,再加上心思缜密,非常适合做护卫。他是曹保忠临行前,特意替张齐贤张罗的。还有一名侍卫叫韩宗祐,是江南西路虔州人士,武艺上虽不及田承恕,却为人正直、忠心。张齐贤非常看重此人的人品,所以,离开衡州前,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郑咸熙那里挖了过来。

田承恕和韩宗祐是练武的,身边突然多了两个年轻的读书人,只当是多了一个乐呵,有事没事的时候,缠着对方讲几个故事或者奇闻异事,便是满足了。

而另外两名书吏,心思就比较复杂一些。他俩一个姓苏,一个姓胡,学识虽然平平,做事却稳重,还写得一手好字,之前在衡州时确实帮了张齐贤不少事情。只不过两人都已年逾五十,且一辈子从未离开过故土,若不是为了营生,这一次也绝不会跟着张齐贤背井离乡到京城来的。

此刻,苏书吏、胡书吏见张齐贤招了两位颇有些才学的年轻人,想离开的心思又重新滋长起来,且愈发强烈。张齐贤挽留了两次,见对方态度坚决,只得随了他们的意愿,分别赠送了三百贯,送走了两人。

“他们该不是因为我才离开的吧?”燕肃挠了挠头,表情为难地嘀咕了一声。

“我看他俩是对张叔缺乏信心,怕耽误了前程。”安继昌这话纯粹是瞎猜的,“所以,穆之,你就不要介怀了。”

张齐贤说道:“都别在这里瞎猜了,他俩只不过是太想家了而已。”

“对,对。”安继昌随声附和道:“这两位长者,心思单纯,肯定是思乡心切,所以才忍心离开的。”

沈伦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。皇帝赵光义已经驻跸于太原汾东行营。攻伐北汉的战事还算顺利,各路大军已经将太原城围的水泄不通。北汉部署在太原城外围的各处军事重地也被宋军悉数牵制住了,无法驰援太原。更可喜的是,北方契丹的援兵在石岭关吃了败仗,退回了草原。至此,北汉没了外援,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,攻破太原城指日可待。

沈伦见张齐贤到来,迎进屋里,交待道:“陛下召你速到汾东行营,你收拾一下,不要耽误了时辰。”

张齐贤拜谢道:“多谢相爷帮忙,下官早已准备好了。下官听说明天有一批粮草从京城转运到太原,不知是否可以随他们一起上路?”

沈伦回道:“当然可以了,只是这一路上战事不断,你最好找转运使雷德骧帮你张罗一下,确保路上安全。”

“多谢相爷提醒,下官正有此意。”张齐贤说道:“先前我与雷大人在洛阳共事过,算是熟人了。”

“如此就好。”沈伦点点头,道:“老夫腿脚不方便,就不远送了,珍重!”

“相爷保重,下官去也!”

章节列表